德国战车

标题:德国新闻| 默克尔弄哭难民小女孩,德国内外全炸了
内容:近日,在一档关于德国生活的青少年节目上,默克尔把一名巴勒斯坦难民少女弄哭了。由于涉及敏感的移民和难民分配问题,这段视频立刻吸引了全欧关注,五花八门的说法旋踵而至。



现场:小女孩道出了自己的梦想,但政治家告诉她现实很残酷
在这档名为《德国好生活》的电视节目里,一位名叫丽姆的少女告诉默克尔,她们一家4年前从黎巴嫩一个难民营迁来德国,现在也许会被驱逐出境。丽姆说:“像所有人那样,我的生活也有许多目标,目标之一就是上大学。看到别人都能够享受生活,我却不能,这让我很难受。”



默克尔回答说:“这真的很难受,别人能享受他们的生活,你不能享受它。”

她犹豫了一会儿,又补充道:“你是一个非常好的人。”

但“有时候政治是很残酷的”,默克尔告诉她,而德国真的是没有空间去容纳更多移民了。因为丽姆的父亲不能继续获得焊工的临时许可证,丽姆一家很可能会被迫离开。目前,德国政府收到的移民申请多如牛毛。



默克尔说:“黎巴嫩的巴勒斯坦难民营里有成千上万的人,如果我们说‘你们都来德国吧,非洲国家的人都可以来德国’,那我们就根本应付不过来了。”她说完这话又赶忙去安慰少女,然而丽姆已经抽泣起来。

热议:感情冷漠,还是要为政治身份负责?
这段视频迅速升温,在社交媒体推特上引发激烈讨论。英国《独立报》报道,观众们批评默克尔当局是“缺乏同情心的政府”,抨击默克尔“在做人的各方面都失败了”。

德国《世界报》则用“默克尔并非感情冷漠,只是无力承诺”为题对此事表达了自己的看法。

《世界报》用理性的眼光对事情进行了分析。“在对话中,丽姆代表的是她自己,她用第一人称表达自己的看法;但默克尔不行,她的言行不能代表本人,她必须用‘我们’的身份表达看法。……事实上,默克尔对丽姆表达了关切同情,只是并非语言上的。她多次走到她身边,向她点头示意,并且亲切抚摸背部安慰她,这个抚慰的动作表达她语言中所不能表达的情感。

英国《卫报》消息称,近日德国发布报告,数据显示德国的兵营、空旷的教学楼和露营地都已被用于难民居住,现已无力再为涌入国内的难民提供适宜的住宿。近几周德国还爆发了针对难民营的纵火行为,国内矛盾不断加剧。

节目播了没多久,推特上就有人贴出#Merkelstreichelt的标签,意思是“默克尔的抚摸”,这是在批评她只是拍了拍女孩的背,就这么算作安慰了。



德国主要反对党社会民主党议会党团负责人欧波曼(Thomas Oppermann)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:“如果我们一方面需要更多的年轻人,而另一方面,年轻的、已融入德国社会的难民又面临被驱逐出境的危险,那么德国的一些做法从根本上就是错的。”
欧波曼说:“因此我希望德国能够出台《移民法》,让移民们能迅速、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否有资格留在德国。勤奋的、愿意融入德国社会的年轻人,我们必须对其敞开欢迎的怀抱,而不是设置阻碍。”他还表示,在学校学习了流利德语的儿童应留在德国。



基社盟和基民盟都对《移民法》持有保留意见。德国联邦家庭部长、社民党人施威斯希表示自己深受丽姆的震动。她说:“这个女孩的命运让我感动,这个事情也展示了难民儿童在德国的绝望情况。所以我们应该修改滞留法案。我们也应该给在德国上学、结交了新朋友的孩子提供一个未来。”
德国雇主联合会(BDA)的一名发言人向媒体表示,经济景气也给难民提供了工作机会。许多企业都缺少学徒人员:“难民如果能尽快实现经济独立,这将给所有人都带来益处。”

德国联邦劳工局领导层的莱蒙特·贝克表示,在难民中不乏医生、工程师等高学历人才。他们可以申请蓝卡,获得德国的居留许可。



法国民众也对这段视频发表了不同看法:
——作为巴勒斯坦人选择了欧洲而不是卡塔尔或沙特阿拉伯,语言和宗教都不再是障碍了吗?这不正常啊。
——他们国家旁边就有个民主典范——以色列,不然还有那么多富裕的阿拉伯国家,干嘛选择来欧洲?
——一无是处的人能像默克尔一样这么多次当选总理吗?她真的是德国的“国母”,如果法国也有个“默克尔”国家就不是现在的样子了。
——难道默克尔不应该给她一个机会吗?她德语说的那么好,对未来这么憧憬
评论(0)条
发表评论

管理登陆
返回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