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国的教育哲学:不用学会到处叫人,但要懂得介紹自己!
“到底德国人教小孩有什么不一样?” 这个问题我被问了很多次。
说真的,我很讨厌「概括式」地说哪个国家如何如何,毕竟每个国家里都有不同的家庭,不同的观念,不同的族群,不同的人们。而关于德国的教育,我就讲讲上周我遇到的三个小故事吧!
第一件事发生在周三,我的宝贝儿子人生第一次服口服疫苗,我们到了儿科诊所。
亲切的女医师进来,跟我和老公一一握手介绍自己后,也很正式地握握儿子的手,称呼他的名字,向他自我介绍并且问好。
后面进来的护士也是同样的动作,而且整个过程都很认真双眼看着小捣蛋,跟他「对话」,告诉「他」即将要发生的事情。
在他们眼中,小捣蛋是个「人」,就算他只有两个月大!
第二件事在上个周末,我们回到老公在德国乡下的老家,天气大好!
好多小朋友都在门前的路上玩耍,大人并没有在旁边。我跟老公说,真是羡慕他们啊!
正好我要到车上拿个东西,一出门就看到一个大约十岁的小帅哥,正和弟弟在玩球。
看到我,他就热情地挥手说哈喽!害得我都有点不好意思,怎么不是我第一时间跟他打招呼!
小帅哥的爸妈没在旁边,我也不认识他,而这肯定就是出于习惯了!在这边,见人说哈喽,离开说再见,每个人都这么做。
第三件事发生在我自己家中,朋友带着他女友的两岁女儿来我家里和老公叙旧。
一进门,大家照常的视交情拥抱或握手打招呼,小可爱跟着大人站着、等着,也一一跟我们握手,介绍她自己的名字。
当下,朋友没有提示(或指挥)她要这么做,也没有催促她要「叫人」。
两岁大的她,介绍的是「自己」,而不是记得一堆大人要怎么称呼。
有人问我,到底为什么希望孩子到德国的环境中呆一段时间?
因为我在这边虽然也看到很多小屁孩,但是这些小屁孩私下都挺有自己的想法,也不会遇到人躲起来,还能跟你一来一往的聊天。
我想,一定有哪些地方不太一样,果然在我呆了一段时间之后,我发现了一个最大的差别。
他们做愿自己!他们看着人的双眼,微笑,握手,介绍的都是自己的!
我也认识很多在中国已经身为父母的人,但连以上都做不到,我们又怎么能怪我们的孩子不懂礼数呢?甚或,怪我们的孩子又有什么用呢?
有人或许会说:“这些小事情有这么重要吗?”
说真的,我宁愿我的孩子们不一定多会念书,但我希望他们能自在做自己,也舒服地和人互动。至少,这些小事对我和我的孩子来说,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。
- 上一篇:德国小伙给你送菜,3年赚20亿美金
- 下一篇:没有
相关文章